| ||||
| 培養方案代碼: | 2019002046040106001 | ||
| 審核狀態: | 通過 | ||
| ||||
復旦大學 研 究 生 培 養 方 案
| ||||
| ||||
| ||||
| ||||
一級學科/專業學位類別名稱:0401 教育學 (代碼:0401) | ||||
| ||||
二級學科/專業學位領域名稱:040106 高等教育學 (代碼:040106) | ||||
| ||||
研 究 生 院 制 表 | ||||
| ||||
填表日期:年月日 | ||||
| ||||
|
培養方案基本信息 | ||||||
培養方案名稱 | 2019級高等教育學(學歷碩士生) | |||||
適用培養單位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 適用年級 | 2019級 | |||
一級學科名稱 | 0401 教育學 | 一級學科代碼 | 0401 | |||
專業/領域 | 040106 高等教育學 | 專業/領域代碼 | 040106 | |||
研究方向 |
| 培養方案編碼 | 20401061 | |||
適用培養層次 | 碩士 | 適用學位類型 | 學術學位 | 適用培養方式 |
| |
適用入學方式 |
| 是否適用國內學生 | 是 | 是否適用國際學生 | 是 | |
是否全英文項目 | -- | 是否雙學位項目 | -- | 學制 | 3 | |
培養目標 | ||||||
1 學科與專業概括
高等教育學專業以培養具有高等教育學領域的專門知識和技能,能在高等學校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從事研究、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為目標?!案叩冉逃龑W”是多學科交叉的人文社科領域,具體涉及高等教育發展政策、大學內部治理與管理、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職能等領域,其學科發展與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實踐緊密相關。本專業強調掌握本學科核心知識并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,強調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,強調學習和研究相結合。全日制研究生應以學習和研究為主,積極參加本學科領域相關的課題研究、學術活動和管理實踐,逐步形成獨立科研能力和實踐崗位的勝任能力。
2 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
通過三年的課程學習和研究訓練,在高等教育學領域掌握堅實的專門知識和學術技能,具有從事本學科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能力,成長為能在教育行政部門、高等學校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從事研究、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。本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基本素質: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、批判反思精神與能力、合作精神與溝通能力、終身學習意識與能力。
3 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
熟悉并掌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,具有較好的信息素養和學術表達能力,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并具有國際化視野,遵循學術規范,能獨立或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。
4其他 | ||||||
本學科專業/專業學位領域__級研究生的學制安排如下:
□ 全日制碩士生:__3___學年 □ 非全日制碩士生:______學年
□ 全日制博士生:______學年 □ 非全日制博士生:______學年
□ 碩博連讀生: ______學年
本科直博生: ______學年 | 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
培養方案學分數要求 | |||||||||||
最低總學分要求(包含課程與必修環節) | 39 | 學分 | |||||||||
課程分類 | 課程子分類 | 最低學分 | 最少門數(非必填) | ||||||||
1 | 學位公共課 | 政治理論課 | 3 | 2 | |||||||
第一外國語 | 4 | 2 | |||||||||
專業外語課 | 1 | 1 | |||||||||
2 | 學位核心課 | 學位基礎課 | 8 | 3 | |||||||
學位專業課 | 10 | 4 | |||||||||
學分小計 | 18 | ||||||||||
3 | 選修課 | 專業選修課 | 8 | 4 | |||||||
公共選修課 | 0 |
| |||||||||
跨一級學科選修課 | 2 | 1 | |||||||||
學分小計 | 10 | ||||||||||
必修環節學分數 | 3 | ||||||||||
其他說明: | |||||||||||
本學科專業/專業學位領域____級研究生的課程類別及其最低學分數要求如下: 總學分:39 學位公共課:8學 分政治理論課須修2門3學分 公共英語課須修2門4學分 專業英語課須修1門1學分 學位核心課:18學分(學校最低要求12學分) 學位基礎課須修3門8學分 學位專業課須修4門10學分 選修課:10學分 專業選修課須修4門8學分 跨一級學科課程須修1門2學分 必修環節學分數:3學分開題1學分、學位論文預審1學分、學術活動1學分 | 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
課程設置 | |||||||||||
| 類別I |
| 類別II | 課程編號 | 課程名稱 | 學分數 | 學時數 | 開課院系 | 備注 | ||
| 學位公共課 |
| 政治理論課 | 001 | 政治理論課 | -- | -- | 000 研究生院 |
| ||
第一外國語課 | 002 | 第一外國語 | -- | -- | 000 研究生院 |
| |||||
專業外語課 | MAST612125 | 專業外語 | 1 | 18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
|
| 學位核心課 |
| 學位基礎課 | EDU620002 | 高等教育史 | 3 | 54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
EDU620024 |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EDU620033 | 高等教育學 | 3 | 54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學位專業課 | EDU620037 | 教育研究中的質性研究方法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 兩門中至少修1門 | ||||||
EDU630040 | 教育統計學及軟件應用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 ||||||||
EDU620007 | 教育經濟學 | 3 | 54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EDU620032 | 高等教育管理學 | 3 | 54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EDU620034 | 學生發展與學習心理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EDU630003 | 教育社會學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EDU630045 | 大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專題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選修課 |
| 專業選修課 | EDU620009 | 教育政策與法規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
EDU620019 | 教育測量與評價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EDU630036 | 組織理論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EDU630041 | 比較高等教育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EDU630042 | 課程管理與評價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EDU630044 | 高校教師管理與發展 | 2 | 36 | 046 高等教育研究所 |
| |||||||
公共選修課 | 003 | 公共選修課 | -- | -- | 000 研究生院 |
| ||||||
必修環節設置 | ||||||||||||
具體按《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實施細則》執行。 | ||||||||||||
本學科專業/專業學位領域2019級研究生的必修環節和學分數要求如下: | ||||||||||||
培養環節 | 是否必修 | 學分數 | 考核內容、方式及考核結果評定標準 | |||||||||
論文開題 | 是 | 1 | 見附件《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實施細則》 | |||||||||
中期考核 | 是 | 0 | 見附件《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實施細則》 | |||||||||
學術活動 | 是 | 1 | 見附件《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實施細則》 | |||||||||
論文預審 | 是 | 1 | 見附件《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實施細則》 | |||||||||
經典學術著作 | ||||||||||||
|
序號 | 著作題錄 | 是否必讀 | 適合層次 |
1 | 伯頓·克拉克《高等教育系統》 | 必讀 | 碩士 |
2 | 約翰·布魯貝克《高等教育哲學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 | 海斯汀-拉斯達爾著《中世紀的歐洲大學——大學的起源》(一、二、三卷) | 必讀 | 碩士 |
4 | 克拉克·克爾《大學之用》 | 必讀 | 碩士 |
5 | Newman J. H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《大學的理想》 | 必讀 | 碩士 |
6 | 希拉·斯勞特、拉里·萊斯利《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》 | 必讀 | 碩士 |
7 | 黃俊杰《大學之理念:傳統與現代》 | 必讀 | 碩士 |
8 | 約翰·范德格拉夫等《學術權力——七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比較》 | 必讀 | 碩士 |
9 | 希拉·斯勞特、拉里·萊斯利《學術資本主義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0 | 弗蘭斯·F.范富格特《國際高等教育政策比較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1 | 羅伯特·伯恩鮑姆《大學運行模式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2 | 邁克爾·夏托克《高等院校宏觀調控管理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3 | 埃貢·G·古貝等《第四代評估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4 | 楊光斌《制度變遷與國家治理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5 | 孫綿濤《教育政策論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6 | 羅爾斯《正義論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7 | 孟德斯鳩《論法的精神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8 | 克里夫-R-貝爾菲爾德《教育經濟學——理論與實踐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9 | 孫宵兵等《教育的公正與利益——中外教育經濟政策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20 | 加里.貝克爾《人力資本》 | 必讀 | 碩士 |
21 | Becker, G. et al.The Essence of Becker | 必讀 | 碩士 |
22 | Herrnstein, R. J., Murray, C. The Bell Curve: Intelligence and Class Structure in American Life 《鐘形曲線:美國生活中的智商和階級結構》 | 必讀 | 碩士 |
23 | Bowen, W. G., & Bok, D.The shape of the river: Long-term Consequences of Considering Race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dmissions | 必讀 | 碩士 |
24 | Klitgaard, R. E.Choosing Elites | 必讀 | 碩士 |
25 | Lewis, H. R.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: Does Liberal Education Have a Future? | 必讀 | 碩士 |
26 | 《教育經濟學》 | 必讀 | 碩士 |
27 | 《教育管理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28 | 《教育投入與產出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29 | 《教育管理學:理論與實踐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0 | 《教育評價與測量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1 | 《教育政策的經濟分析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2 | 《教育經濟學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3 | 《管理心理學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4 | 《人力資本投資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5 | 《人力資本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6 | 《西方教育經濟學流派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7 | 《教育組織行為學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8 | 《政治、市場和學?!?/span> | 必讀 | 碩士 |
39 | 《教育中的放權與擇校:學校、政府和市場》 | 必讀 | 碩士 |
40 | 《人力資本》 | 必讀 | 碩士 |
41 | 周雪光《組織社會學十講》 | 必讀 | 碩士 |
42 | 杜威《民主主義與教育》 | 必讀 | 碩士 |
43 | 泰勒《課程教學的基本原理》 | 必讀 | 碩士 |
44 | 博比特《課程》 | 必讀 | 碩士 |
45 | 熊慶年《高等教育管理引論》 | 必讀 | 碩士 |
學術期刊 | |||
序號 | 期刊名稱及出版社 | 是否必讀 | 適合層次 |
1 | 中國教科院《教育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2 | 華中科技大學《高等教育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3 | 華中師范大學《教育與經濟》 | 必讀 | 碩士 |
4 | 北京大學《北大教育評論》 | 必讀 | 碩士 |
5 | 復旦大學《復旦教育論壇》 | 必讀 | 碩士 |
6 | 清華大學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7 | 中南大學《現代大學教育》 | 必讀 | 碩士 |
8 | 上海教科院《教育發展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9 | 高教學會《中國高教研究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0 | 廣東高教學會《高教探索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1 | 江蘇大學《高校教育管理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2 | 中國人民大學《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3 | 課教所《課程.教材.教法》 | 必讀 | 碩士 |
14 |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| 必讀 | 碩士 |
15 | Springer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| 必讀 | 碩士 |
16 |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| 必讀 | 碩士 |
17 |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| 必讀 | 碩士 |
18 |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| 必讀 | 碩士 |
19 |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Quarterly (Sage) | 必讀 | 碩士 |
20 | Harvard University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| 必讀 | 碩士 |
21 |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Higher Education Policy | 必讀 | 碩士 |
22 | SpringerHigher Education | 必讀 | 碩士 |
23 | Comparative &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| 必讀 | 碩士 |
24 |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| 必讀 | 碩士 |
25 | Elsevier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| 必讀 | 碩士 |
26 | SageSociology of Education | 必讀 | 碩士 |
27 | ElsevierSocial Science Research | 必讀 | 碩士 |
經典學術論文 | |||
序號 | 文獻題錄 | 是否必讀 | 適合層次 |
1 | 各方向老師自定 | 必讀 | 碩士 |
其他參考文獻 | ||||
序號 | 文獻題錄 | 是否必讀 | 適合層次 | |
|
|
|
| |
學位論文 | ||||
按照《復旦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》第十一條學位論文要求規定執行 | ||||
學位申請 | ||||
按照《復旦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》第九,十,十一,十二,十三,十四,十五條相關條規定和《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實施細則》執行。 | ||||
畢結業申請 | ||||
按照《復旦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》的相關規定執行 | ||||
說明或備注 | ||||
暫無 | ||||